“翻译文学”与“文学翻译”不同,前者是一种文学概念,它是一种文本形式,是一种中国文学的构成要素;后者则是指把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,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原作的艺术情趣,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,能像阅读原作一样,获得启发和美感。在翻译外国文学这一问题上,究竟应该称其为“外国文学”还是“翻译文学”,目前仍有争议。
在五四时期,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推动,新式教育的兴起,新闻出版业的迅速发展,使中国翻译文学的历史更加辉煌,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,作家们把翻译文学纳入了文学史的框架内。但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,翻译文学遭遇了突然的冷落,其原因莫过于人们对翻译文学的否定,认为翻译文学不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。
长期以来,在中国文学翻译领域,许多人都认为翻译文学就是外国文学,并把这两种文学直接划上等号,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学界才开始提出反对意见,其中谢天振首先明确地提出了翻译文学的概念,认为“翻译文学(译作)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方式”“中国翻译文学不是‘外国文学’”“翻译文学应当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”等。
虽然,翻译文学来源于外国文学,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密切,但译作并非原作本身,而是译者的再创作,除了准确地翻译出原著中的文字信息外,还应表现作者所营造的艺术气氛。但是作者和译者的文化背景不同,对事物的理解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认知系统,在翻译的过程中,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之外,译者还会脱胎于原作而非原作,或者至少脱离原作的文化背景,另外,翻译文学是译者在原作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来的,翻译文学不再是纯粹的外国文学。
法国文学理论家埃斯卡皮在20世纪初提出了“创造性叛逆”的论断,即翻译永远都是创造性叛逆,他在《文学社会学》一书中说:“如果大家愿意接受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这一说法的话,那么,翻译这个带刺激性的问题也许能获得解决。“说翻译是背叛,那是因为它将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系中(指语言);说翻译是创造性的,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以全新的面貌,使其能够与更多的读者进行全新的文学交流;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,而且还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。”
在世界文学的翻译史上,不少国家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就是翻译文学,由此可见,翻译文学的重大意义,此外不少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就是通过翻译才走向世界。
本站提醒: 以上信息由用户在商名网发布,信息的真实性请自行辨别。服务协议 - 信息投诉/删除/联系本站
深圳市简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商名网营销建站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.